银行贷款、收入、存储,三者关系如何平衡?
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,虽说不需要了解理财的专业知识,更无法深入探得金融的奥妙,但大概的了解并处好贷款、收入、存储,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,不仅对于我们个人家庭甚有益处,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,也大有裨益!
因为嫉妒之心、攀比之心,乃人之天性,自夏娃偷吃禁果之时就已经注定,而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形形色色的事物,也都在不断的刺激我们的个人私欲,加之超前消费,利用银行贷款杠杆来消费早已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。所以,也就才有了因贷致贫,因超前消费,而透支抵御未来不缺性资本风险能力的一幕幕悲剧。
但同时,受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,个人爱存储的习惯在很大一部分人群中也是影响深远,他所带来的伤害,相比因贷致贫,因超前消费而缺乏抵御未来资本风险能力的悲剧也并不小,从个人来说他让更多人失去了用未来资本抢占商业先机的机会,失去了人生中少有的几次翻盘的机会,更降低了人们进取的动力,禁锢了世人的思想,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。那么,贷款、收入、存储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平衡呢?
普遍的观点认为,年龄在25至30对之间的购房者,可考虑月供占家庭收入的40%至45%,因为这一阶段往往处于事业上升期,收入还会再涨。而35岁以上的购房者,因为养育子女、赡养老人的压力及职场环境等原因,则应把月供控制在家庭收入的30%以下。
但实际上,对许多一二线城市的购房者来说,这一数据过于“理论化”。对于家庭成员均拥有长期稳定工作(公务员、事业单位等)的情况下,月供不超过收入较高那一方的月收入是所能承受的上限。对于家庭成员中,一方拥有长期稳定工作,另一方收入波动较大的情况下,月供不超过拥有稳定工作一方的月收入是所能承受的上限。对于双方收入波动均较大的家庭,在买房时应预留出足以支付3到6个月月供的存款。而再进行一下延展,贷款消费的安全程度几乎取决于做出贷款决定时理性程度。
一个人仅仅按照当前的收入水平进行消费,未必是理性作用下的最优结果;理性的消费者会综合考虑当前与未来的收入、当前的资产、当前与未来的消费等因素来做出消费决定。在这个逻辑下,人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房买车就是一种理性的结果,因为按照一般的收入预期,年轻人在未来能赚到更多的钱。
在经济留有余力的情况下,自然应追求更为精致的生活,在基本需求之外,满足自己的“感性”欲求。但当这些“感性”的需求需要刷信用卡甚至分期12个月、24个月时,则大可不必了。
最后,对于超前消费、使用贷款杠杆的情况可以尽量的增加在增值消费方面,减少在贬值消费方面,比如买好车是为了拿到更大的商业机会,那则可以使用未来的钱去完成,但单纯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的话,就大可不必了。
- 揭露:信贷审核员的日常工作内幕!2017-07-13
- 艺术品真的可以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吗?2019-02-20
- 平安银行抵押贷款合同范本2018-01-10
- 2019年12月20日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公告2019-12-31
- 房贷未还清的房子,可以办理二次抵押贷款吗?2019-01-02
- 2021年低息贷款窗口即将关闭,错过再等1年!2021-01-21
- 2021年1月20日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公告2021-01-21
- 这4类常见的银行贷款产品,你了解多少?2021-01-18
- 有这8个特点,办银行贷款既符合心意又能秒批!2021-01-18
- 网络贷款诈骗15000,孔先生“一招儿”避免被骗!2021-01-14